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江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江西日報社今日推出“‘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牢記囑托金融顯擔當”主題系列文章,展現全省金融系統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擔負好時代賦予金融系統的光榮職責使命,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建設貢獻更大金融力量的生動實踐。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提名理事長人選王東升刊文表示,作為“金融贛軍”的龍頭銀行,全省農商銀行將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緊緊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扎實做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鄉村振興、推進普惠金融等重點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作為“金融贛軍”的龍頭銀行,全省農商銀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緊緊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實做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鄉村振興、推進普惠金融等重點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以“走在前”的標準
服務實體經濟再聚新力
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緊緊圍繞我省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緊跟區域戰略強供給。主動融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中找準著力點,發揮農商銀行人緣親地緣熟、機制活決策快的特色優勢,切實加大有效信貸投放力度,力爭到2025年貸款余額在全省率先突破1萬億元,匯聚更多“金融活水”潤澤贛鄱大地。緊盯重點領域提質效。全面融入我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主動對接全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等領域金融需求,不斷提高涉農和小微貸款市場份額,確保制造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緊抓薄弱環節優服務。積極落實惠企紓困、減費讓利政策要求,通過合理降低貸款利率、實施無還本續貸、減免金融服務收費等舉措,有效降低客戶融資成本,不斷優化改善營商環境。
以“勇爭先”的要求
支持鄉村振興再建新功
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鄉村振興主辦銀行的使命擔當,確保“十四五”期間累計投放鄉村振興貸款1萬億元以上,助力把農業建設成為大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加強產業興農金融服務。聚焦全省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綠色產業,主動對接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滿足生態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鄉村新業態的金融需求,持續加大對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群體的支持力度,為產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質量興農金融服務。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開展鄉村振興整村授信為抓手,打好擴面、提額、增效“組合拳”,促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積極推廣“金融輔導員”“金融村官”模式,加大駐村幫扶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金融力量把鄉村建得更美麗、讓農民過得更幸福。加強綠色興農金融服務。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加大對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綠色環保等重點領域的金融供給,積極探索金融服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創新模式,以金融的“含綠量”提升發展的“含金量”。
以“善作為”的擔當
推進普惠金融再添新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全省86家農商銀行、2300多個支行網點、1.4萬個金融服務點,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努力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進老區人民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提升覆蓋率上發力。深入推進貸款客戶三年翻番工程,全面開展“支小支微普惠授信”“普惠金融萬里行”活動,力爭2024年底客戶數突破500萬戶,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努力塑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的行業特色。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深化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金融服務,推動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在提升可得性上用力。聚焦就業、創業、就學、養老等民生領域,大力發展免擔保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業務,確保市場份額占全省50%以上,及時解決社會民生難題,切實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持續提高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融資可得性,推動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在提升滿意度上著力。扎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做優“贛農貸、贛商貸、贛居貸、贛企貸、贛政貸、贛時貸”六大信貸品牌,持續提升普惠金融產品易用性、安全性、適老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在“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的基礎上,高質量建設1000家普惠金融服務站,打響做實離大地最近、與百姓最親、跟小微最緊的“百姓銀行”品牌,推動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來源:2023年11月14日《江西日報》
編輯:江商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