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新業態頻現 三大難題待解
互聯網+對保險業的催化作用已在業內形成共識,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正從保險銷售、健康醫療、車聯網等領域包抄保險業。然而,對于受到嚴格監管的保險公司而言,跨區域經營障礙、產品形態多樣化不足、費率自主化尚未實現,是橫亙在互聯網化之路上的三座大山。
互聯網保險業態豐富
一年來,中國最大的保險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接洽了多家風險投資方。還有更多來自房地產、信息技術(IT)、通信設備、網絡傳媒等行業的上市公司也通過不同的方式介入保險業。
其實,早在互聯網大潮還沒有全面沖擊之際,傳統保險公司就開始布局了。一位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一家排名靠前的大型壽險公司早在幾年前就曾發出收購談判的邀約,但由于雙方理念不一致,該互聯網公司拒絕了這家壽險公司。據了解,已有保險公司與IT廠商合作,開始挖掘健康大數據中的保險機會。
伴隨著車險費率改革,不少保險公司將車聯網、汽車后市場納入研究范圍。在移動互聯網保險市場,出現了車險比價平臺,這些占領汽車服務市場的輕型商業模式,拓寬了移動互聯網保險的細分領域。
多重障礙需移除
日前,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易歡歡表示,大數據與互聯網保險的結合,是一次機制重造和跨界協作,中間會出現很多平臺性機會。
雖然機會巨大,但是互聯網保險的痛點也非常多。易歡歡說,保險行業目前尚不能跨區域經營、保險產品的形態尚不夠多樣化、保險產品全部費率自主化仍然沒有實現,這些現實是橫亙在互聯網保險面前的主要障礙。
易歡歡表示,如果保險產品的非現場銷售能夠從當前的意外險等簡單險種映射到所有領域,互聯網保險將贏得階段性成果。
根據相關規定,保險公司當前尚不能跨區域經營,保險公司在一個地區開展業務,必須要在當地擁有完整建制的銷售渠道,也就是要建立分支機構,配備獨立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未來,如果能跨區域經營,保險公司或將面臨一次內部機制重造。
互聯網保險產品跨區域和非現場銷售的特點,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不久前完成征求意見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經營互聯網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被業界認為是中國發展互聯網保險的一個重要契機,意義就在于充分尊重互聯網保險銷售與傳統銷售模式的差異性。
根據該文件,獲得監管審批的網銷專屬產品將可以跨區域經營,這是對于互聯網保險地位的認可。又如,按照傳統銷售方式,保險銷售人員嚴格禁止直接返傭給投保人,但在互聯網保險銷售模式下,認可了贈險或保險相關服務贈送的行為,規定贈送保險的保費以及與保險直接相關的物品和服務的成本,累計不得超過對應保險產品總保費的5%,這也是對互聯網保險銷售特點的認可。業界預計,該文件不久之后將下發執行。
在互聯網時代,為追求用戶體驗,金融產品都在走向碎片化和多元化。這也是當前的保險產品體系所需要改變的方向。隨著保監會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保險產品的報批或報備流程將更加簡潔和靈活。
車險費率改革6月份正式開始推行,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也已經破冰。易歡歡表示,保險行業如果能實現全面費率自主化,互聯網跟保險結合將會迎來巨大的空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