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農商銀行存貸款總額在全省率先突破1萬億元
繼2016年11月江西省農信社全面改制為農商銀行后,江西省農商銀行業務發展再次邁上新臺階。截至2017年1月10日,江西省農商銀行存貸款總額在全省率先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14.3億元,其中:各項存款余額5964.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049.6億元。
江西省農商銀行始終堅持“立足縣域、服務社區、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實行擴大投放與精準投向并舉,著力增加“三農”、小微、扶貧、民生等薄弱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走出了一條支持地方發展與實現自身發展的合作共贏之路。江西省農商銀行自2008年以來存款、貸款余額一直穩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業務發展速度連續多年高于全國農村信用社和全省金融機構平均水平,2400多個營業網點全省鄉鎮全覆蓋,連續四年繳納企業所得稅占全省1/10強,并以占全省金融機構20%左右的資金來源發放了全省80%的農戶貸款、40%的涉農貸款和30%的小微企業貸款,成為全省業務規模最大、機構網點最多、稅收貢獻最大、客戶資源最廣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成為全省最大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商、小微金融服務集成商、普惠金融供應商,成為服務富裕美麗幸福江西建設的“金融支柱”,是名副其實的“江西人民自己的銀行”。
在支農支小上引領支撐
江西省農商銀行始終不忘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初心,新增貸款重點向涉農和小微貸款傾斜。2016年末,江西省農商銀行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分別達到83%和57%,連續多年實現了“一個高于”和“三個不低于”目標。
實現事業部制成員行全覆蓋。全省農商銀行共設立“三農”、小微等事業部126個,通過整合內部產品、服務資源,實現專業化、集約化運營,進一步提高了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
拓寬農村融資擔保渠道。江西省農商銀行率先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為盤活農村資產、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和拓寬農村融資擔保渠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至2016年末,全省12家試點農商銀行累計發放“兩權”抵押貸款4.25億元,余額2.66億元,占全省市場份額的79%。
對接新型城鎮化、農民市民化金融需求。加大按揭貸款、消費貸款投放力度,有效對接新型城鎮化、農民市民化進程中產生的住房、就業、教育、養老等各類金融需求。
策應省委省政府重大金融創新舉措。至2016年末,江西省農商銀行累計發放“財園信貸通”貸款358.3億元,占全省累放份額的33%,支持企業9248戶;累計發放“財政惠農信貸通”154.15億元,占全省累放份額的60%,支持農戶22999戶;“兩通”貸款總量和增量均列全省金融機構首位。
在金融精準扶貧上求實創新
江西省農商銀行緊跟精準扶貧戰略部署,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民生工程,精準制定扶貧規劃,精準幫扶貧困對象,精準對接扶貧項目,金融精準扶貧成效凸顯。據初步統計,至2016年末,全省農商銀行累計發放了精準扶貧貸款98.9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10.39萬戶,完成了貧困縣貸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增幅高于農戶貸款平均增幅、中長期貸款增幅高于各類貸款增幅“三個高于”目標任務。
制定了金融精準扶貧規劃。單列了精準扶貧信貸計劃,力爭“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精準扶貧貸款投放不少于300億元,其中25個扶貧重點縣扶貧貸款凈投放不少于180億元。
明確了金融精準扶貧對象。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扶貧重點對象,按照“嚴格對象標準、規范識別程序、堅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戶到人”的原則進行再識別、再核實,建立服務檔案。全省農商銀行已全面落實1083個責任網點分片包干,完成了對58.2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調查,對有信貸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到應貸盡貸。
豐富了金融精準扶貧產品體系。通過爭取扶貧貼息、風險補償等配套政策,創新推出了“政府+銀行+創業貧困戶”“產業+精準貧困戶”“銀行+地方優勢產業+精準扶貧”等創業式、就業式、受益式扶貧信貸模式,為創業貧困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扶貧優勢投資項目等提供針對性的信貸支持,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和增收脫貧。
在實施普惠金融上深耕細作
江西省農商銀行認真恪守“江西人民自己的銀行”的莊嚴承諾,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大力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水平和覆蓋面。
在全國率先消除鄉鎮金融服務空白點。江西省農商銀行2400多個營業網點覆蓋每個鄉鎮,占到全省銀行業機構網點的近半壁江山。加快推進網點轉型升級,采取增加網點服務功能、撤并或搬遷低效網點、增加自助服務網點等方式,提升網點服務能力,擴大網點服務范圍,更好滿足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全省農商銀行已設立離行式自助銀行網點645個,布設銀行自助機具4998臺。
率先實現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江西省農商銀行全力推動基礎金融服務向行政村延伸,累計在全省各行政村設立農村金融服務便民站1.4萬個,布放電子機具1.5萬臺,為偏遠農村居民提供“家門口”的金融服務,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2016年,全省農商銀行農村金融服務便民站實現交易542.5萬筆,較上年增長131.13%。
主動為客戶減費讓利。江西省農商銀行采取“一停、一減、一降、一免”的措施,降低融資成本和服務費用,攜手實體經濟共克時艱、共渡難關。“一停”就是貸款業務停止收取貸款利息以外的任何費用。“一減”就是下調17項結算類收費標準,擴大收費減免范圍,加大收費減免力度。“一降”就是優化利率定價機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客戶,實行差異化、個性化利率定價,盡可能降低貸款利率;2016年貸款執行利率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為客戶減輕融資成本47億元。“一免”在全省金融機構率先推出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轉賬終端手續費全免服務,每年為客戶減免金融服務成本近2億元。
在擔當社會責任上主動作為
江西省農商銀行始終不忘回報社會,堅持投身公益慈善,展現了良好的社會責任擔當。2011年捐資2億元成立的全省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會——百福慈善基金會,五年來利用基金投資收益累計捐資5348萬元,資助了3.9萬名貧困高中生。2016年,在全省范圍內發起了“信合圓夢助學行動”,捐資500萬元資助1000名貧困大學生就學,并一次性向江西希望工程捐資600萬元援建12所希望小學,刷新了我省希望工程省內單筆捐款數額的最高記錄。同時,江西省聯社先后在永修縣、峽江縣、蓮花縣、余干縣和南昌市湖濱社區等縣市區開展掛點幫扶結對子活動,直接投入扶貧資金1300萬元,積極為貧困弱勢群體送溫暖、獻愛心。
在內部運營管理上規范高效
在推動各項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江西省農商銀行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打造歷久彌新、行穩致遠的“百年老店”。
以黨建工作統領改革發展。江西省聯社黨委進一步壓實從嚴管黨治黨責任,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經營“兩手抓、兩促進”。實施了黨建和業務雙線考核,在1.1萬名黨員中全面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推進了“紅包”“違插”“微腐敗”等專項治理,在全國農信系統率先實現了黨委巡察全覆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
以底線思維嚴控金融風險。全省農商銀行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盯住重點風險,堅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大了行業審計的力度和頻率,組織開展了13項重點風險排查。深入推進“平安江西信合”建設,落實了人防、物防、技防、協防“四位一體”綜治防控,未發生“四類”案件、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性事故,2400余個網點實現了平穩運行。積極打擊電信詐騙,2016年共成功堵截網絡和電信詐騙案件186起,避免客戶資金損失601.27萬元。
以機制優化激發內生動力。江西省聯社按照“大平臺+小銀行”發展戰略,優化建設了全省農商銀行互聯網金融、流動性互助、產品創新等平臺,創新建立了全省大數據、利率定價、政策咨詢等平臺,使省級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強化,為服務全省農商銀行加快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優化正向引導激勵機制和質效導向管理機制,完善了選人用人機制,構建起全面績效考評體系,促進業務結構不斷轉型升級。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表示,站在全面完成產權改革的歷史新起點,江西省農商銀行面臨著更多的新期待、更高的新標準和更為艱巨的新任務。江西省農商銀行將繼續保持政治定力、戰略定力、實干定力,始終堅持“立足縣域、服務社區、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全面壓實從嚴治黨責任,瞄準未來銀行業發展方向,著力在差異化發展中擴大競爭優勢,在特色化經營中提高專業水平,在精細化管理中提高經營質效,全面推進區域領軍型、質量效益型、創新驅動型、管理規范型、和諧共享型“五型”銀行建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貢獻更大的金融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